2009年10月30日

財富不會是人生最終的選項

財富不是人生最終的選項

張菲說,以投入股市的絕對金額而言,他的損失算是大的;如果他很在乎,早就連錄影工作都大受影響,但他笑看人生,財富不是人生最終的選項。

張菲舉了個坊間流傳的故事說明他的財富觀,香港首富李嘉誠在一次長途飛行旅程,拚命地處理公事,等到他終於可以休息時,不料,空服員竟跟他說:「飛行時間只剩六分鐘。」張菲說,故事真偽是一回事,但他很想知道李嘉誠的心裡是:好歹有六分鐘可以休息、還是後悔沒有把握機會好好休息?可以確定的是,他自己絕對不想過著這樣乏善可陳的生活。

張菲自二十六歲走紅,成了台灣秀場天王,與另一位秀場天王豬哥亮分據台灣南北,而有「南豬北張」的稱號。在那個台灣秀場火紅的年代,張菲 每天做三到四場秀,從不休息,若以一場秀二小時又二十分計,十四年共在秀場做了二萬三千多小時,張菲回憶:「那是我賺錢賺最多的時候,卻是我銀行存款最少的時候。」他本著「千金散去還復來」的心情,辛苦持家,又對朋友慷慨,存款餘額不曾超過五十萬元。

但「人兩腳、錢四腳」,賺得多,卻過著像「工蟻」般追錢的生活,很令張菲感慨,在四十歲那年突然想通:「不能再這樣過下去了。」

後來張菲開始專注演藝本業,對於擴張「市占率」毫不心動。他毅然決然從秀場轉戰電視,初期收入雖然不比秀場亮眼,卻因工時變短,大大提升生 活品質,短暫的犧牲更換來電視節目「黃金拍檔」的大成功,當時每到播出的周六,街頭冷清、計程車暫停營業,因為大家都留在家裡看「黃金拍檔」,張菲的演藝 地位再難撼動

張菲的股齡至少有十年之久,在二OOO年左右,張菲的演藝事業休息了兩年,他自稱「那段時間只要有空都在號子裡蘑菇」,他不再只是聽別人報明牌的投資人, 鐵板踢多了開始學習投資時要看勢、也要看本益比等基本面,那段時間,雖然沒了主持收入,但光靠玩股票就賺進一、二億元。外界雖然以為他鍾情電子股,其實他 並不設限,傳產、金融他都做過,長抱、短出交互運用,重要的是,他不融資、不舉債投資,量力而為。

同時,多年的演藝生涯,也影響了張菲的投資觀。他說,藝人看待工作往往以一場秀、一檔戲視之,所以,他一旦遇到不好的投資,藝人的「殺青」心態讓他可以適時停損,「賠了,快點殺青、快點下檔就好,下一檔再重新開始!」

看對投資方向就有如「玩線上遊戲」的快感,得失之間如此灑脫,主要是因他是在股市中追求希望,卻不求一夜致富。但投資也有失敗的時候,張菲先前公開指出,他曾在二三○元的價位買入鴻海,遇金融風暴股價腰斬再腰斬,海外投資也踢到鐵板,總共賠了近億元,好事者因此笑稱張菲是市場最大的散戶,是「市場反指標」,但張菲不以為意。

他說,自己的工作是為人帶來歡樂,並非專業的股市評論員,也不認為一般人可以跟著張菲做投資。只是當許多小股民在股海惶恐不安時,他說出他們的心聲,更讓股民們知道「連張菲都『了』(賠)這麼多錢,還有什麼好怕的?」

張菲的工作看起來光彩 奪目,但他曾說過:「我每天面對的是三教九流,在江湖行走,嘔心瀝血,才能坐穩今天局面,讓別人尊稱一聲『綜藝大哥大』,我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怎能不珍惜?」前一陣子,為了讓資金做有效率的運用,同時測試自己對趨勢脈動的判斷,金融海嘯後他逢低進場,在鴻海六十多元的價位進場攤平,因為他相信金 融海嘯為人們帶來的極度恐懼應該已經告一段落。他最近看好台股上萬點指日可待,並掌握到台股在高檔震盪的特性「類股輪動,漲指數、不漲個股」的操作方式。

2009年10月24日

「金錢」使人們重新獲得掌控感


杜克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丹‧艾黎里,他認為金錢也是人們重新獲得掌控感的方法:「如果可以測試這樣的情緒長期下來如何改變,那就太好了。」隨著經濟進入不景氣,這樣的研究也許可以在金錢的慰藉價值和社會行為之間找到波動的關聯性。

在 玩虛擬球之前,研究人員要求某些學生寫下最近的消費,其他人只寫下天氣狀況。在虛擬遊戲中遭排斥時,寫下自己消費情形的人挫折感較大。「我們知道社會排斥 感對於行為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肯塔基大學心理學家納森‧迪華爾表示。因此,未來的探索目標,可能是研究「金錢是否能減少排斥感所引發的攻擊性」。

這項由中國和美國的心理學家所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處理金錢,甚至期待金錢的來臨,可舒緩身體的疼痛以及遭社會排斥的沮喪。然而,想起所花掉的金錢則會加深這兩種傷害。研究顯示,只要想到「有錢」,就會讓人覺得身體比較強壯,也較不仰賴其他認可來滿足自己的需要,研究人員指出,「金錢會啟動自信、力量的感覺」。

這項研究也為先前類似的實驗提出佐證,實驗對象被下意識地灌輸金錢的思維後,遇到困難的任務時比較不會要求協助。「先前的研究並沒有把金錢連結到生理知覺的層次,」明尼蘇達大學明尼亞波里斯的凱瑟琳‧佛斯參與了這兩項研究,並將研究結果發表於《心理科學》期刊上。

中 國廣州中山大學的心理學家周欣悅進行了數項實驗,測試得到或失去金錢的潛意識,將如何影響學生的抵抗程度,實驗學生人數從七十二到一百零八人不等。測試內 容包括遭社會排斥的痛苦,以及把手指浸在熱水裏。參與實驗的學生玩一個稱為「虛擬球」的電腦遊戲,玩家認為自己是和其他三人一起玩接球,但其實是由電腦控 制,電腦最後會拒絕丟球給真人玩家。心理學家藉由 這個遊戲,激發受試者遭排斥的感覺,但學生以為自己只是在進行手指靈活度的測驗。結束「虛擬球」遊戲後,研究人員請這些學生填「標準社會自尊量表」,結果 發現實驗前接觸過紙鈔的學生,挫折感比只接觸白紙的學生低。

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學生先數錢,然後將手指放入熱水中,他們的疼痛程度比只數過白紙的人低,也感覺自己比較強壯。研究顯示,處理現金還能減輕生理的疼痛。